韶汉邕邕释义


【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市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時饒切《正韻》時昭切,音軺。《說文》虞舜樂也。《玉篇》繼也,紹也。《書·益稷》簫韶九成。《禮·樂記》韶,繼也。《註》韶之言紹也。言舜能繼紹堯之德。又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見舞韶濩者。《註》殷湯樂。《疏》言其能紹繼大禹也。又《集韻》一曰美也。《韻會》凡言韶華,韶光,取此。又《韻會》州名。古百越地,漢曲江縣,隋置韶州。有兩石相對如雙闕。或曰舜作樂於此,故名韶石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晉中牟令韶石。 《廣韻》同。《集韻》亦作招。

【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呼旰切《集韻》虛旰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汗切,音熯。水名。《書·禹貢》嶓冢導漾,東流爲漢。又天河也。《爾雅·釋天》箕斗之閒,漢津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漢者,亦金之散氣。《揚泉·物理論》漢,水之精也。《詩·大雅》倬彼雲漢。又漢中,郡名,秦惠王置。《廣輿記》今爲漢中府。又漢口,地名。《廣輿記》漢陽府,本春秋鄖國地,漢屬江夏,唐曰沔州,亦曰漢陽。又州名,屬成都府。《韻會》漢屬廣漢郡,唐置州。又半漢,形容之辭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天馬半漢。又《輟耕錄》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。又高麗方言謂白曰漢。見《孫穆·雞林

【邕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容切,音雍。《說文》邑四方有水,自邕城池者是也。又《集韻》竭塞也。與壅同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邕河水不流。又《正韻》和也。與雍同。《晉書·桑虞傳》閨門邕穆。又《韻會》州名。秦桂林郡,唐置邕州。 《正字通》邕雍雝壅,古俱通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