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此千里寄释义


【摄】《唐韻》書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失涉切,音歙。《說文》引持也。《左傳·成十六年》請攝飮焉。《魯語》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,使長監於世,故能攝固,不解以久。《前漢·張耳餘傳》吏嘗以過笞餘,餘欲起,耳攝使受笞。又收斂也。《詩·大雅》朋友攸攝,攝以威義。《疏》相攝斂而佐助之以威儀之事也。《莊子·胠篋篇》攝緘縢,固扃鐍。《註》攝,猶結也。又整飭也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再醮攝酒。《疏》更撓攪添益,整頓示新也。《史記·荆軻傳》吾曩者目攝之。《註》怒視以攝整之也。又總也,兼也,代也。《禮·喪服小記》士不攝大夫。《疏》士
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
【千里】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师之所为,郑必知之,勤而无所,必有悖心,且行千里,其谁不知。”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:“今吾诸营楼樐千里,积谷三百万斛,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。”唐孟郊《喜雨》诗:“朝见一片云,暮成千里雨。”

【寄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義切《正韻》吉器切,音記。《說文》托也。《增韻》寓也。《周語》國無寄寓。《註》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。又《齊語》管子曰:作內政而寄軍令焉。又《廣韻》附也。《增韻》傳也。《禮·王制》東方曰寄。《註》東方通言之官,謂傳寄東方之言也。又郊遂寄棘,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。又《史記·酷吏傳》請寄無所聽。《註》請寄,猶囑托也。又寄生,草名。又寄居,小蟹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