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沉亦何常释义


【升】《唐韻》識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書蒸切,音陞。《說文》籥也。十合爲升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升者,登合之量也。古升上徑一寸,下徑六分,其深八分。龠十爲合,合十爲升。又成也。《禮·樂記》男女無辨則亂升。又《廣韻》布八十縷爲升。《禮·雜記》朝服十五升。又卦名。《易·升卦》升元亨,用見大人,勿恤,南征吉。又降之對也。《書·畢命》道有升降。《註》猶言有隆有汙也。又登也,進也。《詩·小雅》如日之升。《易·坎象》天險不可升也。又《前漢·梅福傳》民有三年之儲曰升平。

【沉】《字彙》同沈。

【亦何】何其;多么。晋葛洪《神仙传·阴长生》:“况仙人亦何急急,令闻达朝闕之徒,知其所云为哉!”唐杜甫《鹿头山》诗:“斯人亦何幸,公镇踰岁月。”清方文《宋遗民咏·赵子固孟坚》:“嗟彼承旨者,失身亦何愚!”

【常】《唐韻》市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辰羊切,音裳。《玉篇》恆也。《正韻》久也。《易·坤卦》後得主而有常。《繫辭》動靜有常。《詩·周頌》常于時夏。《箋》謂久長之功,於是夏而歌之。《朱傳》謂君臣父子之常道。又五常。《書·舜典愼徽五典傳》五典,五常之敎,父義,母慈,兄友,弟恭,子孝。又《五品傳》五品,謂五常。《疏》此事可常行,乃爲五常耳。又神名。《荀子·九家易》兌爲常,西方之神也。又地名。《詩·魯頌》居常與許。《傳》常許,魯南鄙西鄙也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毗陵郡平置常州。又山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常山郡。《註》恆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