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策翰林鞭释义


【时策】合时的谋略、计策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下·献帝伏皇后》:“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,曹操恶而杀之。”清杜岕《思贤篇》:“经纬救世言,委蛇遵时策。”漢

【翰林】1.谓文翰荟萃之所,犹词坛文苑。《晋书·陆云传》:“辞迈翰林,言敷其藻。”2.指文士。唐杜甫《宴胡侍御书堂》诗:“翰林名有素,墨客兴无违。”3.鸟栖之林。晋潘岳《悼亡诗》之一:“如彼翰林鸟,双飞一朝隻。”唐柳宗元《奉酬杨侍郎》诗:“翰林寂寞谁为主?鸣凤应须早上天。”4.官名。指翰林学士。参见“翰林学士”。5.官名。指唐宋翰林院官员。6.官名。指清代翰林院属官,如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、侍读、侍讲、修撰、编修、检讨等。7.指翰林院。唐韩愈《董公行状》:“﹝公﹞拜祕书省校书郎,入翰林为学士。”清姚衡《寒秀草堂笔记

【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連切,音編。《說文》本作。驅也。《玉篇》笞也。馬箠也。《書·舜典》鞭作官。《傳》以鞭爲治官之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左執鞭弭,右屬櫜鞬。《禮·曲禮》乗路馬,必朝服載鞭策,不敢授綏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》凡市入,則胥執鞭度守門。《史記·三皇紀》以赤鞭鞭草木。漢典考證:〔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》凡市入,則胥吏執鞭度守門。〕 謹照原文省吏字。 考證:〔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》凡市入,則胥吏執鞭度守門。〕 謹照原文省吏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