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篇寄我谬知音释义


【诗篇】总称。唐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诗:“老去诗篇浑漫与,春来花鸟莫深愁。”清黄遵宪《杂感》诗:“俗儒好尊古,日日故纸研;六经字所无,不敢入诗篇。”巴金《随想录》二四:“诗人可能把他火热的感情写成动人的诗篇。”2.比喻生动而有诗意的事物。魏巍《壮行集·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》:“因为我们的国家,我们的生活,在我们的历史上确实是一首壮丽动人的、青春的诗篇。”

【寄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義切《正韻》吉器切,音記。《說文》托也。《增韻》寓也。《周語》國無寄寓。《註》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。又《齊語》管子曰:作內政而寄軍令焉。又《廣韻》附也。《增韻》傳也。《禮·王制》東方曰寄。《註》東方通言之官,謂傳寄東方之言也。又郊遂寄棘,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。又《史記·酷吏傳》請寄無所聽。《註》請寄,猶囑托也。又寄生,草名。又寄居,小蟹名。

【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可切,俄上聲。《說文》施身自謂也。《廣韻》已稱也。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又《說文》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韻補》叶與之切,音台。《揚子·太經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《註》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張衡·鮑德誄》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,篆文我。

【谬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靡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眉救切,音繆。《說文》狂者之妄言也。《博雅》誤也,欺也。《玉篇》亂也,詐也。《廣韻》差也。《書·囧命》繩愆糾謬,格其非心。《史記·李斯傳》謬其說,絀其辭。《前漢·司馬遷傳》差以豪氂,謬以千里。《蜀志·向朗傳》手自挍書,刊定謬誤。又姓。《前漢·儒林傳》謬生,申公弟子。與繆同。又通作繆。《禮·大傳》一物紕繆。《註》紕繆猶錯也。本又作謬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臨邛令繆爲恭敬。又叶眉侯切,音謀。《韓愈·房使君鄭夫人表》道順德嚴顯且裕,宜壽而富今何謬。永貞冬至前四日,寓墳此非其丘

【知音】1.通晓音律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,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,知乐则几於礼矣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五八一引汉桓谭《新论》:“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。”宋周邦彦《意难忘》词:“知音见説无双,解移宫换羽,未怕周郎。”《醒世恒言·黄秀才徼灵玉马坠》:“僖宗皇帝,妙选天下知音女子,入宫供奉。”2.《列子·汤问》载: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琴。伯牙琴音志在高山,子期说“峩峩兮若泰山”;琴音意在流水,子期说“洋洋兮若江河”。伯牙所念,锺子期必得之。后世遂以“知音”比喻知己,同志。三国魏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