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蚀锋芒脆释义


【士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鉏里切,音仕。四民士爲首。《詩·大雅》譽髦斯士。《禮·王制》命鄕論秀士,升之司徒,曰選士。司徒論選士之秀者,升之學,曰俊士。升於司徒者,不征於鄕,升於學者,不征於司徒,曰造士。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,升之司馬,曰進士。又官總名。《書·立政》庶常吉士。《禮·王制》天子之元士,諸侯之上士,中士,下士。又《孔安國曰》士,理官也,欲得其曲直之理也。《書·舜典》帝曰:臯陶,汝作士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士榮爲大士。又漢制,嘗爵爲公侯奪免者,曰公士。又《前漢·鄒陽傳》武力鼎士。《註》能舉鼎者。又《前

【锋芒】鋩”。亦作“鏠芒”。1.刀剑等锐器的刃口和尖端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六七引汉蔡邕《观学》:“木以绳直,金以淬刚;必须砥礪,就其锋鋩。”唐刘商《胡笳十八拍·第十五拍》:“不知愁怨情若何,似有锋鋩扰方寸。”宋苏轼《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》诗:“将军恩重此身轻,笑履锋鋩如一插。”闻一多《红烛·剑匣》:“不过果然我要自杀,定不用这宝剑底锋芒。”2.借指事物的尖端或突起部分。宋葛立方《韵语阳秋》卷十七:“以狐狸毛为心,兔毛为副,心柱遒劲,锋鋩调利,故难乏而易使。”宋杨万里《食莲子》诗:“戢戢蜂儿出露房,未生翅股及锋芒。

【脆】《廣韻》俗脃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