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诗坛】1.诗会;诗界。宋欧阳修《答梅圣俞寺丞见寄》诗:“文会忝予盟,诗坛推子将。”清沉起凤《谐铎·穷士扶乩》:“诗坛月旦,举世皆然。”孙犁《澹定集·答吴泰昌问》:“唐诗无流派,而名家辈出,风格多样,诗坛繁荣。”2.纪念诗人的祭坛。清杜濬《弘济寺寻蒲庵》诗:“元知世外多奇士,高筑诗坛祀少陵。”自注:“蒲公欲于山中建一阁祀少陵。”
【歃血】1.古代盟会中的一种仪式。盟约宣读后,参加者用口微吸所杀牲之血,以示诚意。一说,以指蘸血,涂于口旁。《穀梁传·庄公二十七年》:“信其信,仁其仁,衣裳之会十有一,未尝有歃血之盟也。”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故胡人弹骨,越人契臂,中国歃血也。所由各异,其于信一也。”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:‘取鸡狗马之血来。’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,曰:‘王当歃血而定从。’”司马贞索隐:“盟之所用牲贵贱不同,天子用牛及马,诸侯用犬及豭,大夫已下用鸡。今此总言盟之用血,故云‘取鸡狗马之血来’耳。”2.指结盟
【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卽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祖似切,音梓。《說文》十一月陽氣動,萬物滋入,以爲稱。《徐鍇曰》十一月夜半,陽氣所起。人承陽,故以爲稱。又《廣韻》息也。《增韻》嗣也。《易·序卦傳》有男女,然後有夫婦。有夫婦,然後有父子。《白虎通》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。天子之子曰元子。《書·顧命》用敬保元子釗。又《儀禮·喪服》諸侯之子稱公子。又凡適長子曰冢子,卽宗子也。其適夫人之次子,或衆妾之子,曰別子,亦曰支子。《禮·曲禮》支子不祭,祭必告於宗子。又男子之通稱。《顏師古曰》子者,人之嘉稱,故凡成德,謂之君子。
【同盟】代诸侯国歃血为誓,缔结盟约。后泛指国与国、人与人共缔盟约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秋,齐侯盟诸侯於葵丘曰:‘凡我同盟之人,既盟之后,言归於好。’”《穀梁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秋,七月,己未,同盟於京城北。”唐郑启《严塘经乱书事》诗:“虽知四海同盟久,未合中原武备空。”元房皥《忆新墙刘德渊》诗:“同盟鄂渚言犹在,偕隐庐峰兴未忘。”2.共结盟约者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天子七月而葬,同轨毕至,诸侯五月,同盟至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载言》:“桓文作霸,糺合同盟,春秋之时,事之大者也。”清宣鼎《夜雨秋灯录续集·木孩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