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天倒浸碧琉璃释义


【水天】水与天。多指水天交接处。唐白居易《宿湖中》诗:“水天向晚碧沉沉,树影霞光重叠深。”元张翥《忆吴兴》诗:“半山塔寺藏云树,绕郭楼臺住水天。”明王思任《游洞庭山记》:“晚乃泊於韩村之湖口,大月点空,满天作青火色。放眼五百里一敛,而水天之白未尽。”丁玲《记游桃花坪》:“我站在船头上,靠着篷边,我极目望着水天交界的远处。”刘白羽《长江三日·十一月十七日》:“水天极目之处,灰蒙蒙的远山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。”

【倒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都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覩老切,刀上聲。什也。又絕倒,極笑也。《晉書·衞玠傳》王澄有高名,每聞玠言,輒歎息絕倒。又傾倒。《杜甫詩》志士懷感傷,心胷已傾倒。又潦倒。《北魏書·崔瞻傳》魏天保以後重吏事,謂容止蘊藉者爲潦倒。瞻終不改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大袴謂之倒頓。《註》今雹袴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刀號切《正韻》都導切,音到。《詩·齊風》顚之倒之,自公召之。《禮·喪大記》小斂之衣,祭服不倒。《註》死者所用衣,多不盡著,有倒者,惟祭服尊其領,不倒也。《韓非子·難言篇》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,非賢聖莫能聽。

【浸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子鴆切,音祲。漬也。《詩·曹風》浸彼苞稂。又潤也。《詩·小雅》浸彼稻田。又漸也。《易·臨卦》剛浸而長。又沒也。《史記·趙世家》城不浸者三版。又涵也,沈也,澤之總名也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大浸稽天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揚州其浸五湖。又通作湛。《禮·內則》湛諸美酒。又《廣韻》七林切《集韻》千尋切,音侵。浸淫,漸漬也。《王褒·洞簫賦》浸淫叔子遠其類。 或作濅寖。

【碧琉璃】瑠璃”。碧绿色的琉璃。亦喻指碧绿色的光莹透明之物。唐李涉《题水月台》诗:“水似晴天天似水,两重星点碧琉璃。”宋欧阳修《浣溪沙》词:“溶溶春水浸春云,碧瑠璃滑浄无尘。”明陈继儒《珍珠船》卷四:“德宗时,吴明国贡鸞蜂蜜……其色碧,贮白玉碗,表里如碧珫璃。”田汉《南归》:“那湖边草场上的草……青得跟绒毡似的。我们又叫它‘碧琉璃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