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源缩窍穴释义


【水源】发源的地方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﹝贰师﹞乃先至宛,决其水源,移之,则宛固已忧困。”晋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。”宋欧阳修《晋祠》诗:“行人望祠下马謁,退即祠下窥水源。”臧克家《今昔吟·忠烈篇》:“河山光辉照人眼,木本水源想从前。”2.指民用水、工业用水或灌溉用水的来源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九回:“府上的地……水源又好,出水的路又好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三卷第四二章:“贼军如追赶前去,即在睢杞一带决战,不至于今日断绝水源。”

【缩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所六切,音蹜。《說文》亂也。一曰蹴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縱縮,亂也。《註》縱放掣縮,皆亂法也。《儀禮·鄕飮酒禮》磬階閒縮霤北面鼓之。《註》縮,從也。霤以東方爲從。古文縮爲蹙。《禮·檀弓》古者冠縮縫,今也衡縫。《註》縮,從也。又《爾雅·釋器》繩之謂之縮之。《註》縮者,約束之。《詩·大雅》縮版以載。又《儀禮·郊特牲》縮酌用茅。《註》縮,去滓也。《左傳·僖四年》無以縮酒。又《孟子》自反而縮。《趙岐註》縮,義也。《朱子·集註》縮,直也。又《戰國策》縮于財用則匱。《註》歉也,贏之反也。又

【窍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苦弔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詰弔切,音。《說文》穴也,空也。《禮·禮運》地秉陰竅于山川。《疏》謂地秉持于隂氣,爲孔于山川,以出納其氣。《周禮·天官》兩之以九竅之變。《註》陽竅七,隂竅二。《疏》七者在頭露見,故爲陽。二者在下不見,故爲隂。又凡藥以滑養竅。《疏》凡諸滑物通利往來似竅,故以養之。《山海經》貫胷國,其爲人胷有竅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禮運》地秉竅于山川。〕 謹照原文地秉下增陰字。 考證:〔《禮·禮運》地秉竅于山川。〕 謹照原文地秉下增陰字。

【穴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決切,音坹。《說文》土室也。《易·繫辭》上古穴居而野處。《詩·大雅》陶復陶穴。《箋》未有寢廟,故覆穴而居。又《玉篇》孔穴也。《孟子》鑽穴隙相窺。又《廣韻》窟也。《易·需卦》出自穴。又訓爲側。《爾雅·釋水》氿泉穴出。穴出,仄出也。又官名。《周禮·秋官》穴氏掌攻蟄獸。《疏》凡獸皆藏穴中,故以穴爲官名,使取蟄獸。又地名。《書·禹貢》鳥鼠同穴。《爾雅·釋地》岠齊州以南戴日爲丹穴。《左傳·文十一年》潘崇伐麇,至于鍚穴。《註》鍚穴,麇地。《水經注》中廬縣之西山謂之馬穴山。《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