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云青草湿释义


【水云】云。多指水云相接之景。唐戎昱《湘南曲》:“虞帝南游不復还,翠蛾幽怨水云间。”唐杨汉公《明月楼》诗:“吴兴城闕水云中,画舫青帘处处通。”南唐李煜《玉楼春》词:“笙簫吹断水云开,重按《霓裳》歌遍彻。”清邵锦潮《蒹葭》诗:“伊人不可即,悵望水云边。”2.水上方的云。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水云鱼鳞。”高诱注:“水气出云似鱼鳞。”3.指将要下雨的云。茅盾《脱险杂记·太平凡的故事》:“雨渐小渐止,但满山水云,随时会变成雨下来。”

【青草】青色的草。区别于“枯草”、“乾草”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:“室如县罄,野无青草。”杜预注:“在野则无蔬食之物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在野无青草可食。”闽徐夤《经故翰林杨左丞池亭》诗:“八角红亭荫緑池,一朝青草盖遗基。”清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·五月·时品》:“小麦登场,玉米入市。蒜苗为菜,青草肥羊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七杂税名五:“砖瓦的缝隙中长出细长的几根青草。”2.南宋目。宋叶适《终论二》:“今既减经总制,罢和买、折帛、蜀之折估、青草,而内出二年之费以供餽四总领矣。”3.见“青草湖”。4.见“青草峒”。5.瘴

【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他合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託合切,音沓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東郡東武陽,入海。《水經注》濕水,出累頭山。一曰治水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失入切《正韻》實執切,音與溼同。《說文》幽溼也。或作濕。又《集韻》叱入切,音蟄。濕濕,牛呞動耳貌。《詩·小雅》其耳濕濕。又鄂合切,音。濕隂,漢侯國名。又席入切,音習。與隰同。坂下溼也。或作濕。 《通雅》濕溼漯顯以形相借。《集韻》漯濕三字同。水出鴈門。○按《說文》濕水,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。蓋濕乃漯本字也。後以漯爲濕,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。字原从糸作,不从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