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日辛卯释义


【朔日】每月初一日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季秋之月﹞合诸侯制,百县为来岁受朔日。”孙希旦集解:“朔日,来岁十二月之朔也。”南朝齐谢朓《齐敬皇后哀策文》:“惟永泰元年,秋九月朔日,敬皇后梓宫启自先塋,将祔于某陵。”《新唐书·韦縚传》:“詔縚奏《月令》一篇,朔日於宣政侧设榻,东向置案,縚坐读之,诸司官长悉升殿坐听。”清洪昇《长生殿·舞盘》:“今当六月朔日,乃是妃子诞辰。”汉

【辛】《唐韻》息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斯人切《正韻》斯鄰切,音新。《說文》秋時萬物成而熟,金剛味辛,辛痛卽泣出。《徐曰》言萬物初見斷制,故辛痛也。《書·洪範》金曰從革,從革作辛。《白虎通》金味所以辛者,西方煞傷成物,辛所以煞傷之也,猶五味得辛乃委煞也。又歲、月、日之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辛曰重光,月在辛曰塞。《禮·月令》其日庚辛。《註》辛之言新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悉新于辛。《史記·律書》言萬物之辛生也。又《正韻》葷味也。《風土記》元旦,以蔥、蒜、韭、蓼、蒿芥,雜和而食之,名五辛盤,取迎新之意。又股象也。《說文》

【卯】(戼)《說文》卯本字。與丣字上畫連者有別。丣音酉。《六書正譌》戼,闢戶也。从二戶,象門兩闢形。因聲借爲寅卯字,爲日出物生之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