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生古亦有战阵释义


【书生】人。古时多指儒生。《东观汉记·赵孝传》:“﹝孝﹞常白衣步担,尝从长安来过直,上邮亭,但称书生,寄止於亭门塾。”唐韩愈《与鄂州柳中丞书》:“閤下,书生也。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是习,仁、义是修、法度是束。”宋何薳《春渚纪闻·杨文公鹤诞》:“属对用事,如老书生,而笔蹟则童稚也。”茅盾《脱险杂记》十二:“人家说他战前还在广州教书,现在他虽然是游击队的司令官了,但一举一动,依然是书生风度。”2.抄写的人。唐唐临《冥报记》卷上:“大起房廊为写经之室,庄严清浄,供给丰厚,书生常数十人。”明陈继儒《珍珠船》卷三

【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公戸切《韻會》果五切《正韻》公土切,音鼓。《爾雅·釋詁》古,故也。《說文》从十,口。識前言者也。《徐鉉曰》十口所傳,是前言也。《玉篇》久也,始也。《書·堯典》曰若稽古帝堯。《詩·邶風》逝不古處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世歷三古。《孟康曰》伏羲上古,文王中古,孔子下古。又《禮·祭義》以祀天地、山川、社稷、先古。《註》先古,謂先祖也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輪已庳,則於馬終古登阤也。《註》終古,猶言常也。又賁古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益州郡賁古縣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周太王從邠適岐,稱古公,其後氏焉。
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
【有】〔古文〕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
【战阵】“战陈”。1.作战的阵法。《左传·成公七年》:“教吴乘车,教之战陈,教之叛楚。”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今西羌逆类,私署将帅,皆多段熲时吏,晓习战陈,识知山川。”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学校》:“文武归为一途,儒知战阵,将知仁义,则弊去。”2.交战对阵。《礼记·祭义》:“朋友不信,非孝也;战陈无勇,非孝也。”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臣闻之,繁礼君子,不厌忠信,战阵之间,不厌诈伪。”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:“诸将见战阵不利,或多惶惧,失其常度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一○四回:“王平、廖化……等皆忠义之士,久经战阵,多负勤劳,堪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