肃然穷巷冻堆堆释义


【肃然】1.恭敬貌。《大戴礼记·主言》:“曾子惧,肃然抠衣下席,曰:‘弟子知其不孙也。’”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百官侍祠者数百人,皆肃然动心焉。”清侯方域《新迁颜鲁公碑记》:“而儿童走卒或游卧嬉戏其下,亦从而拱揖拜跪,肃然如见其人焉。”萧乾《一本褪色的相册·未带地图的旅人》:“他指给我看那地点时,我肃然脱下了帽。”2.畏惧貌。汉荀悦《汉纪·宣帝纪三》:“奏虽寝,朝廷肃然敬惮之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三九三引南朝梁沉约《俗说》:“王僧敬兄弟列坐斋中,见之若神;小人从户前过,皆肃然毛竖。”宋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划然长啸,草木

【穷巷】简陋的小巷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吏行其部,至里门,正与开门内吏,与行父老之守及穷巷幽间无人之处。”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家乃负郭穷巷,以獘席为门。”唐王维《渭川田家》诗:“斜阳照墟落,穷巷牛羊归。”清方苞《书<烈妇东鄂氏事略>后》:“穷巷篳门,艰贞苦恨而湮灭无闻者,更不知其几矣。”2.犹穷乡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穷巷多怪,曲学多辩。”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﹝陈涉﹞起穷巷,奋棘矜,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,此其故何也?”

【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多貢切,東去聲。《說文》冰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,地始凍。孟春,東風解凍。《風俗通》冰壯曰凍。又《唐韻》德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都籠切,音東。義同。

【堆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都回切,對平聲。聚土也。《楚辭·九歎》陵魁堆以蔽視兮。又舍也。《戰國策》鍾期堆琴。《註》猶論語舍瑟也。又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蜀守李冰,鑿離堆以息水患。堆,一作。又灩澦堆,在蜀夔州。《杜甫詩》故馮錦水將雙淚,好過瞿塘灩澦堆。又鳥名。驪山有鳥,名阿濫堆。唐宗御玉笛,以其聲翻爲曲。《張祐詩》至今風俗驪山下,村笛猶吹阿濫堆。又灰堆。《金坡遺事》吳俗,除夜將曉,婢僕持杖擊糞壤,致詞祈利市,謂之打灰堆。 《史記》作碓。《漢書》作。俗作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