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山亦毫芒释义


【太山】1.即泰山。山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挟太山以超北海,语人曰,‘我不能。’是诚不能也。”2.即泰山。曲名。《文选·嵇康<琴赋>》:“若次其曲引所宜,则《广陵》、《止息》、《东武》、《太山》。”李善注:“曹植有《太山梁甫吟》。左思《齐都赋》注曰:‘《东武》、《太山》,皆齐之土风謡歌謳吟之曲名也。’”3.即泰山。称岳父。元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三折:“谢得你太山做主,我是他嫡亲骨血。”
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
【毫芒】毫毛的细尖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,三年而成,丰杀茎柯,毫芒繁泽,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释滞》:“离朱覿毫芒於百步。”唐裴铏《传奇·裴航》:“有玉兔持杵臼,而雪光辉室,可鉴毫芒。”宋司马光《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》:“天长不息兮,地大无疆;人寓其中兮,细於毫芒。”2.比喻极细微。汉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独攄意乎宇宙之外,鋭思於毫芒之内。”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郭玉》:“医之为言意也。腠理至微,随气用巧,针石之间,毫芒即乖。”宋苏轼《孙武论下》:“举百倍之势,而立毫芒之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