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太学】国学。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。西周已有太学之名。汉武帝元朔五年(公元前124年)立五经博士。弟子五十人,为西汉置太学之始。东汉太学大为发展,顺帝时有二百四十房,一千八百五十室。质帝时,太学生达三万人。魏晋到明清,或设太学,或设国子学(国子监),或两者同时设立,名称不一,制度亦有变化,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兴太学,修郊祀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九回:“贡入太学肄业。”参见“大3学”。
【领】《唐韻》良郢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里郢切《韻會》里整切,音嶺。《說文》項也。从頁令聲。《釋名》領,頸也。以壅頸也。亦言總領衣體,爲端首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交交桑扈,有鶯其領。《傳》鶯鶯然有文章也。領,頸也。《荀子·勸學篇》若挈裘領。又《廣韻》理也。《韻會》方氏曰:承上令下謂之領。《禮·祭義》先王之敎因而弗改,所以領天下國家也。又《樂記》領父子君臣之節。《註》領,猶理治也。又《仲尼燕居》言游進曰:敢問禮也者,領惡而全好者歟。《註》領,猶治也。又《韻會》統領也。《前漢·魏相傳》總領庶職。又《廣韻》錄也。《劉公幹詩》沈
【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扶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父勇切,音唪。《說文》承也。《禮·曲禮》長者與之提攜,則兩手奉長者之手。又與也,獻也。《史記·藺相如傳》奉璧西入秦。又《集韻》房用切,音俸。養也,秩祿也。《史記·蕭何世家》高祖以吏咸陽,吏皆送奉錢三,何獨以五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帝詔小吏,勤事而奉薄,其益百石以上奉十五。別作俸。又姓。漢馬軍使奉揮,明奉科。
【常】《唐韻》市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辰羊切,音裳。《玉篇》恆也。《正韻》久也。《易·坤卦》後得主而有常。《繫辭》動靜有常。《詩·周頌》常于時夏。《箋》謂久長之功,於是夏而歌之。《朱傳》謂君臣父子之常道。又五常。《書·舜典愼徽五典傳》五典,五常之敎,父義,母慈,兄友,弟恭,子孝。又《五品傳》五品,謂五常。《疏》此事可常行,乃爲五常耳。又神名。《荀子·九家易》兌爲常,西方之神也。又地名。《詩·魯頌》居常與許。《傳》常許,魯南鄙西鄙也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毗陵郡平置常州。又山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常山郡。《註》恆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