堂下笑糟粕释义


【堂下】、厅堂阶下。《公羊传·宣公六年》:“仡然从乎赵盾而入,放乎堂下而立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刺权》:“中山素女抚流徵於堂上,鸣鼓巴俞作於堂下。”鲁迅《故事新编·非攻》:“走到堂下,穿好草鞋,背上包裹,头也不回的走了。”2.殿堂下的人。借指侍从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“乃召其堂下而譙之,果然,乃诛之。”陈奇猷集释:“《説文》:‘堂,殿也。’堂下,盖谓殿堂下之人。”3.神名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荆巫,祠堂下、巫先、司命、施糜之属。”

【笑】〔古文〕咲《廣韻》私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仙妙切《正韻》蘇弔切,音肖。《廣韻》欣也,喜也。《增韻》喜而解顏啓齒也。又嗤也,哂也。《易·萃卦》一握爲笑。《詩·邶風》顧我則笑。《毛傳》侮之也。《禮·曲禮》父母有疾,笑不至矧。《註》齒本曰矧,大笑則見。《左傳·哀二十年》吳王曰:溺人必笑。《論語》夫子莞爾而笑。《註》小笑貌。又獸名。《廣東新語》人熊,一名山笑。又《韻補》思邀切。《詩·大雅》勿以爲笑,叶上囂、下蕘。《淮南子·汜論訓》不殺黃口,不獲二毛,于古爲義,于今爲笑。《古逸詩·趙童謠》趙爲號,秦爲笑。以爲不信,視

【糟粕】酒滓。喻指粗恶食物或事物的粗劣无用者。汉刘向《新序·杂事二》:“凶年飢岁,士糟粕不厌,而君之犬马有餘穀粟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此真先圣王之糟粕耳,非美者也。”清戴名世《<己卯墨卷>序》:“得其精华而去其糟粕,举笔为文,洒洒自远。”毛泽东《新民主主义论》十五:“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,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