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恬淡】亦作“恬惔”。亦作“恬倓”。1.清静淡泊。《老子》:“恬惔为上,胜而不美。”《庄子·天道》:“夫虚静恬淡,寂寞无为者,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。”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今上治天下,未能恬倓。”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“攀龙附凤,并登天府”刘孝标注引晋张敏《头责子羽》:“子欲为恬淡也,则当如老聃之守一,庄周之自逸,廓然离欲,志陵云日。”2.多用以指不热中于名利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彭羕传》:“偃息於仁义之涂,恬惔於浩然之域。”《宋史·隐逸传·林逋》:“少孤力学,不为章句,性恬淡好古,弗趋荣利,家贫衣食不足,晏如也。”《儿女
【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府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分房切,音芳。《說文》倂船也。象兩舟省總頭形。或从水作汸。《詩·周南》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《傳》方,泭也。《釋文》小筏曰泭。《爾雅·釋水》大夫方舟。《註》倂兩船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方船而下。《註》謂船也。又《易·坤卦》六二直方大。《註》地體安靜,是其方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圜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天道曰圓,地道曰方。方者主幽,圓者主明。又《易·觀卦》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。《疏》省視萬方。《詩·大雅》監觀四方。《周禮·天官·冢宰》辨方正位。《註》別四方。《
【自适】而自得其乐。《庄子·骈拇》:“夫适人之适,而不自适其适,虽盗跖与伯夷,是同为淫僻也。”唐薛戎《游烂柯山》诗:“二仙行自适,日月徒迁徙。”《宋史·洪芹传》:“退寓永嘉,怡然自适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三回:“或据案观书,或箕踞自适,各随其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