恬淡轻黜陟释义


【恬淡】亦作“恬惔”。亦作“恬倓”。1.清静淡泊。《老子》:“恬惔为上,胜而不美。”《庄子·天道》:“夫虚静恬淡,寂寞无为者,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。”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今上治天下,未能恬倓。”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“攀龙附凤,并登天府”刘孝标注引晋张敏《头责子羽》:“子欲为恬淡也,则当如老聃之守一,庄周之自逸,廓然离欲,志陵云日。”2.多用以指不热中于名利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彭羕传》:“偃息於仁义之涂,恬惔於浩然之域。”《宋史·隐逸传·林逋》:“少孤力学,不为章句,性恬淡好古,弗趋荣利,家贫衣食不足,晏如也。”《儿女

【轻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去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盈切《正韻》丘京切,音卿。《說文》輕車也。《廣韻》重之對也。又去聲。《廣韻》虛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正切《正韻》丘正切,音慶。《集韻》疾也。《左傳·桓十二年》絞小而輕,輕則寡謀。又《僖三十三年》秦師輕而無禮。

【黜陟】进退,官吏的升降。《书·周官》:“诸侯各朝于方岳,大明黜陟。”《后汉书·韦义传》:“﹝韦义﹞数上书顺帝,陈宜依古典,考功黜陟,徵集名儒,大定其制。”唐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理乱不知,黜陟不闻。”康有为《大同书》乙部第四章:“公政府官皆听政长黜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