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柱南边五丁立释义


【天柱】1.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。《淮南子·墬形训》:“昔者共工与顓頊争为帝,怒而触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维絶。”《神异经·中荒经》:“崑崙之山有铜柱焉,其高入天,所谓天柱也,围三千里周圆如削。”唐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地势极而南溟深,天柱高而北辰远。”郭沫若《女神·女神之再生》诗:“党徒们呀,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!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!碰坏!”2.比喻负重任者。田汉《关汉卿》第五场:“可是自从读了文丞相的《正气歌》,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、天柱,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。”3.耳的别名。

【南边】南方边境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“汉十一年,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,与剖符通使,和集百越,毋为南边患害。”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下·康》:“行二月,叩蜀南边。”《宋史·蛮夷传三·抚水州》:“邕州之左江、永年、太平等砦,在祖宗时,以其与交阯邻壤,实南边藩篱重地。”2.南面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只见那瘦子紧了紧腰,转向南边。”3.南方。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<守常全集>题记》:“这样的商人,我在南边没有看见过。”杨朔《风暴》下:“风暴的领域是更开拓、更辽阔,直扫过遍体创伤的沧石路,吹到遥远遥远的南边。”典

【立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入切,音力。《說文》立,住也。《釋名》立,林也。如林木森然,各駐其所也。《廣韻》立,行立。《禮·曲禮》立必正方。又成也。《禮·冠義》而後禮義立。又堅也。《易·大過》君子以獨立不懼。《論語》三十而立。又樹立也。《易·說卦傳》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曰仁與義。《書·伊訓》立愛惟親,立敬惟長。《左傳·襄二十四年》穆叔曰: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。又置也,建也。《書·牧誓》立爾矛。《周禮·天官》建其牧,立其監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師服曰:天子建國,諸侯立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