龆龀趋庭日释义


【龆龀】亦作“齠齓”。1.垂髫换齿之时。指童年。齠,通“髫”。《东观汉记·伏湛传》:“齠齔励志,白首不衰。”唐白居易《欢儿戏》诗:“齠齓七八岁,綺紈三四儿。”明陶宗仪《辍耕录·特健药》:“《墨藪》载徐氏书记云:平一齠齓之岁,见育宫中。”清李渔《蜃中楼·耳下》:“管鲍堪追,寧歆羞比,白首何殊齠齔。”2.借指孩童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一折:“将俺一家儿不留一箇齠齔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七五回:“天兵一至,齠齔不留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自是子孙式微,今已无齠齔。”

【趋庭】“趍庭”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﹝孔子﹞尝独立,鲤趋而过庭。曰:‘学诗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学诗,无以言。’鲤退而学诗。他日,又独立,鲤趋而过庭。曰:‘学礼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学礼,无以立。’鲤退而学礼。”鲤,孔子之子伯鱼。后因以“趋庭”谓子承父教。唐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他日趋庭,叨陪鲤对;今晨捧袂,喜託龙门。”宋王禹偁《恩赐宰臣一子可尚书水部员外郎制》:“惟尔严父,为予大臣。嘉其调鼎之功,命及趋庭之子,俾升华省,仍列清曹。”清顾炎武《与李霖瞻书》:“趍庭变学,既已引置庄岳之间;挟策读书,亦都从游舞

【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音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