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前隋·卢思道注释


【富春山】。在浙江桐庐县南。一名严陵山。前临富春江,山下有滩称严陵濑,为汉隐士严光游钓处。山腰有二盘石,称东西二钓台。各高百余米,巍然对峙,耸立江湄。东称严子陵钓台,西为宋处士谢翱哭文天祥处。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严光》:“﹝严光﹞乃耕於富春山,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瀨焉。”李贤注:“今杭州富阳县也。本汉富春县,避晋简文帝郑太后讳,改曰富阳。”唐李白《古风》之十二:“长揖万乘君,还归富春山。”清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·浙江二·严州府》:“富春山,县(桐庐县)西三十里,一名严陵山,前临大江,汉子陵钓处,人号严陵瀨,有东西二钓臺,各高数百丈。”
【赤松子】亦称“赤诵子”、“赤松子舆”。相传为上古时神仙,各家所载,其事互有异同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愿弃人閒事,欲从赤松子游耳。”司马贞索隐引《列仙传》:“神农时雨师也,能入火自烧,崑崙山上随风雨上下也。”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今夫王乔、赤诵子吹呕呼吸,吐故纳新。”高诱注:“赤诵子,上谷人也,病癘入山,导引轻举。”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:“赤松子,帝嚳师。”宋罗泌《路史·馀论二·赤松石室》:“赤松子者,炎帝之诸侯也,既耄,移老襄城,家于石室……《神仙传》云:‘赤松子者,服水玉,神农时为雨师,教神农入火……而《列仙传》有赤松子舆者,在黄帝时啖百草华,不穀,至尧时为木工,故传谓帝俈师之。又云尧师之。而道亦有黄帝问赤松子《中戒》等经,此张良所以愿从之游,非末代之数矣。’”明何景明《张良》诗:“一遇黄石公,还从赤松子。”2.相传为晋代得道成仙的皇初平。据晋葛洪《神仙传》载:丹溪人皇初平十五岁时外出牧羊,被道士携至金华山石室中,四十馀年不复念家。其兄初起行山寻索,历年不得。后经道士指引于山中见之。问羊何在,初平叱白石成羊数万头。初起乃弃家从初平学道,“共服松脂、茯苓,至五百岁,能坐在立亡,行於日中无影,而有童子之色。后乃俱还乡里,亲族死终略尽,乃復还去。初平改字为赤松子,初起改字为鲁班”。宋张淏《云谷杂记》卷二引作“黄初平”,并云:“今婺州金华山赤松观乃其飞昇之地。”宋罗泌《路史·馀论二·赤松石室》:“酈氏《水经》亦谓赤松子游金华山,自烧而化……乃皇初平尔,初平亦赤松子也。”汉
【五斗米】斗米道。清龚自珍《非五行传》:“王莽不闻张角、张鲁、五斗米、三里雾。”2.《晋书·隐逸传·陶潜》:“郡遣督邮至县,吏白应束带见之,潜叹曰:‘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乡里小人邪!’义熙二年,解印去县。”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。唐韩翃《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》诗:“初辞五斗米,唯奉一囊钱。”宋王安石《寄丁中允》诗:“顾惜五斗米,无辜自拘囚。”亦省作“五斗”。宋王禹偁《贤人不家食赋》:“入官未免于五斗,探学徒窥于数仞。”清唐孙华《同年沉昭嗣明府谈杭州西谿之胜》诗:“辞官归养母,耻折五斗腰。”
【从军行】乐府《相和歌辞·平调曲》名。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。据《乐府广题》,现存最早的歌辞为三国魏左延年所作。自魏晋以迄唐,作此曲者甚多,而以唐李颀、王昌龄等所作最为著名。北周王褒的《远征人》、南朝陈伏知道的《从军五更转》、唐李益的《从军有苦乐行》等,标目小异,而内容略同,都是由《从军行》演化而来的。唐吴兢《乐府古题要解》卷下:“《从军行》……皆述军旅苦辛之词也。”
【良家子】旧指出身良家的子女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孝文帝十四年,匈奴大入萧关,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如淳云‘非医、巫、商贾、百工也’。”《汉书·外戚传上·孝文窦皇后》:“孝文竇皇后,景帝母也,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。”南朝梁简文帝《和武帝宴诗》之一:“常从良家子,命中幽并儿。”《新五代史·后蜀世家·孟昶》:“昶好打毬走马,又为方士房中之术,多採良家子以充后宫。”参见“良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