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融三年那兑支释义


【通融】1.变通办法,给人方便。宋苏辙《颍滨遗老传》下:“宽剩役钱只得通融邻路邻州,而不及邻县。”清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说稗·文武解元》:“以文武两途,不令通融应试,则不能各展所长,必致遗漏真才。”朱自清《朗读与诗》:“后来有时连平仄也多少可以通融了。”2.融会贯通;透彻了解。《朱子全书·学六》:“某尝説读书须细看得意思通融后,都不见注解,但见有正经几个字在方好。”明康海《粉蝶儿·贺登科》套曲:“学业通融,桂香飘省闈高中,少年时器宇谁同。”3.流通;交换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我们用得着的是银子,有的是货物,彼此
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
【年】漢典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

【兑支】。《元典章·兵部一·军粮》:“老小俱各在营,月支米四斗,若便一体兑支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