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乡振廪得周旋释义


【桐乡】名。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。春秋时为桐国,汉改桐乡。《汉书·循吏传·朱邑》:“﹝朱邑﹞少时为舒桐乡嗇夫,廉平不苛,以爱利为行,未尝笞辱人,存问耆老孤寡,遇之有恩,所部吏民爱敬焉……初邑病且死,属其子曰:‘我故为桐乡吏,其民爱我,必葬我桐乡。后世子孙奉尝我,不如桐乡民。’及死,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,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,岁时祠祭。”后因以为官吏在任行惠政、有遗爱之典。晋潘岳《河阳县作》诗之一:“齐都无遗声,桐乡有餘謡。”宋梅尧臣《卫尉邵少卿挽词》诗之一:“桐乡归葬日,棠树去思人。”清唐孙华《哭曹九咸明府》诗之二:“

【振廪】《左传·文公十六年》:“自庐以往,振廪同食。”杜预注:“振,发也。廪,仓也。”《晋书·挚虞传》:“期运度数,自然之分,固非人事所能供御,其亦振廪散滞,贬食省用而已矣。”宋苏轼《内中侍御以下贺年节词语·太皇太后》:“捐财振廪,救民沟壑之中;求贤审官,拔士茅茨之下。”
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
【周旋】亦作“周还”。1.运转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乱气狡愤,阴血周作,张脉僨兴,外彊中乾,进退不可,周旋不能。”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必顺天道,周旋无究。”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荧惑出则有大兵,入则兵散。周还止息,乃为其死丧。”2.谓辗转相追逐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若不获命,其左执鞭弭、右属橐鞬,以与君周旋。”杜预注:“周旋,相追逐也。”宋苏轼《和子由苦寒见寄》:“何时逐汝去?与虏试周旋。”杨朔《火并》:“如果能有五百个武装的队员,他们便可以建立抗日政权,不怕城里那一班绅士反对,也可以进一步和敌人周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