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刺皆羁旅释义


【投刺】名帖。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景宁寺》:“或有人慕其高义,投刺在门,元慎称疾高卧。”唐孟郊《送李观韩愈别兼献张徐州》诗:“禰生投刺游,王粲吟诗謁。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五:“明季士大夫投刺率称某某拜,开国犹然,近人多易以‘顿首’二字。”黄远庸《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》:“盖是日乃中山君不见客之日也,投刺而入,即蒙接见。”2.留下名帖。表示解职告退。晋袁宏《后汉纪·桓帝纪下》:“滂覩时方艰难,知其志不行,乃投刺而去。”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童恢》:“及赐被劾当免,掾属悉投刺去,恢独诣闕争之。”南朝梁武帝《孝思赋》

【皆】《唐韻》古諧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諧切,音街。《說文》俱詞也。《小爾雅》同也。《易·解卦》雷雨作,而百果草木皆甲坼。鄭康成讀皆如懈,非。又《字彙補》居之切,音箕。《前漢·孟喜傳》箕子者,萬物方荄茲也。《師古註》荄,音皆。古皆荄與箕音同。又叶舉里切,音几。《詩·周頌》以治百禮,降福孔皆。《傳》皆,遍也。與偕通。《荀勗東西廂歌》降福孔偕。 《說文》白字兩見,一在自部,自部之白,疾二切,卽自字。皆字載自部中,則應从白。《集韻》或作皆,非。

【羁旅】旅”。1.寄居异乡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齐侯使敬仲为卿,辞曰:‘羇旅之臣……敢辱高位?’”杜预注:“羇,寄;旅,客也。”《史记·陈杞世家》:“羈旅之臣,幸得免负担,君之惠也。”唐韩愈《又与柳中丞书》:“夫远徵军士,行者有羇旅离别之思,居者有怨旷骚动之忧。”宋陆游《六言》诗之四:“壮岁京华羈旅,暮年湖海清狂。”2.指客居异乡的人。《周礼·地官·遗人》:“野鄙之委积,以待羇旅。”郑玄注:“羇旅,过行寄止者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涉务》:“江南朝士,因晋中兴,南渡江,卒为羈旅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惠帝太安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