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口实喧哗释义


【口实】。《易·颐》:“自求口实。”孔颖达疏:“求其口中之实也。”高亨注:“须自求口中之食物。”引申为食品。亦指饮食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下》:“明勑下以远方口实所以荐宗庙,自如旧制。”李贤注引《汉官仪》:“口实,膳羞之事也。”《魏书·夏侯道迁传》:“好言宴,务口实,京师珍羞,罔不毕有。”2.指俸禄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臣君者,岂为其口实?社稷是养。”杜预注:“臣不徒求禄,皆为社稷。”3.古代俸禄皆以米计,故又借指为粮食。《资治通鉴·晋惠帝元康九年》:“且关中之人百餘万口,率其少多,戎、狄居半,处之与迁,必须

【喧哗】。声音大而杂乱。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今京师嚣嚣,道路諠譁,言侯览……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乱天下。”宋欧阳修《别后奉寄圣俞二十五兄》诗:“欢言正喧譁,别意忽於邑。”清鄂尔泰《赠方望溪》诗:“翛閒依然两学士,相视一笑无喧哗。”聂绀弩《阔人礼赞》:“极低声的微语,也能压倒一切的喧哗。”见“喧哗”。声大而嘈杂。《吕氏春秋·乐成》:“诚能决善,众虽諠譁而弗为变。”唐韩愈《读<东方朔杂事>》诗:“欲不布露言,外口实諠譁。”《镜花缘》第三一回:“市中摆列许多花灯,作买作卖,人声諠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