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往居民杂椎髻释义


【往往】1.常常。《史记·十二诸侯年表序》:“及如荀卿、孟子、公孙固、韩非之徒,各往往捃摭《春秋》之文以著书,不可胜纪。”唐曹唐《刘晨阮肇游天台》诗:“往往鷄鸣巖下月,时时犬吠洞中春。”清顾炎武《菰中随笔》:“汉之能吏多出掾史,唐节度所辟书记,亦往往入而为大官。”巴金《家》十五:“近来常常咳嗽,夜里往往失眠,心里总是痛。”2.处处。《管子·度地》:“令下贫守之,往往而为界,可以毋败。”《魏书·尧暄传》:“初,暄使徐州,见州城楼观,嫌其华盛,乃令往往毁撤,由是后更损落。”元萨都剌《皂林道中》诗:“行行水竹与云林,往

【居民】1.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有偏守新城,而居民苦矣。”唐柳宗元《憎王孙文》:“居民怨苦兮号穹旻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后集:“次经过平顺州,入城,屋甚雄壮,居民繁密,市井中货易类燕京。”元柯丹邱《荆钗记·团圆》:“我这公祖少年老成,居民无不瞻仰。”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癫犬》:“粤西某村,居民数千家,俗尚蓄犬以为食。”巴金《家》九:“差不多每天都发生兵士跟学生的小冲突,闹得全城居民惊惶不安。”2.使民安居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凡居民,量地以制邑,度地以居民。”

【杂】《廣韻》徂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昨合切,音。《說文》五彩相合也。《玉篇》糅也。《易·坤卦》夫黃者,天地之雜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畫繢之事雜五色。又《禮·玉藻·雜帶註》雜,猶飾也,卽上之韠也。又《玉篇》同也。《廣韻》集也。《易·繫辭》雜物撰德。《疏》言雜聚天下之物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碎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其稱名也,雜而不越。《疏》辭理雜碎,各有倫序,而不相乖越。又《玉篇》厠也。又最也。又《廣韻》帀也。又穿也。又鳥名。《爾雅·釋鳥》爰居,雜縣。《疏》爰居,海鳥也,一名雜縣。又《集韻》七盍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七合切,音

【椎髻】结”。1.一撮之髻,其形如椎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程郑,山东迁虏也,亦冶铸,贾椎髻之民,富埒卓氏,俱居临邛。”《汉书·李陵传》:“两人皆胡服椎结。”颜师古注:“结读曰髻,一撮之髻,其形如椎。”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婆罗痆斯国》:“或断髮,或椎髻,露形无服,涂身以灰,精勤苦行,求出生死。”郭沫若《女神·湘累》:“老翁一人,银发椎髻,白须髯,袒上身。”借指椎髻之人或其所居之区。唐李咸用《和吴处士题村叟壁》:“椎髻担餔餉,庞眉识稔年。”宋梅尧臣《送广西提刑潘比部》诗:“桂林地险通椎髻,阳朔峯奇削剑鋩。”清夏燮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