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仪列太常释义


【威仪】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礼仪三百,威仪三千。”孔颖达疏:“威仪三千者,即《仪礼》中行事之威仪。”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下·董钧》:“时草创五郊祭祀,及宗庙礼乐,威仪章服,輒令钧参议。”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记事一》:“明道先生尝至天寧寺,方饭,见趋进揖逊之盛。叹曰:‘三代威仪,尽在是矣。’”罗惇曧《文学源流·三代以上文学》:“礼经三百,威仪三千,礼之文备矣。”2.庄重的仪容举止。《书·顾命》:“思夫人自乱於威仪。”孔传:“有威可畏,有仪可象。”《汉书·薛宣传》:“宣为人好威仪,进

【列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櫱切,音裂。《說文》分解也。《廣韻》行次也,位序也。《前漢·韋玄成傳》恤我九列。《註》九卿之位。《顏延之·曲水詩序》婆娑于九列。又軍伍。《左傳·僖二十二年》不鼓不成列。又布也,也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陛戟百重,周廬千列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稻人》以列舍水。《註》列者,其町畦,必使平垣,則水可止舍也。又姓。《廣韻》鄭有列禦。又《集韻》力制切,音例。比也。

【太常】名。《书·君牙》:“厥有成绩,纪於太常。”孔传:“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。”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建辰旒之太常,纷焱悠以容裔。”薛综注:“辰谓日月星也,画之於旌旗,垂十二旒,名曰太常。”2.官名。秦置奉常,汉景帝六年更名太常,掌宗庙礼仪,兼掌选试博士。历代因之,则为专掌祭祀礼乐之官。北魏称太常卿,北齐称太常寺卿,北周称大宗伯,隋至清皆称太常寺卿。参阅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通典·职官七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