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比丘某甲释义


【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可切,俄上聲。《說文》施身自謂也。《廣韻》已稱也。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又《說文》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韻補》叶與之切,音台。《揚子·太經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《註》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張衡·鮑德誄》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,篆文我。

【比丘】亦作“比邱”。佛教语。梵语的译音。意译“乞士”,以上从诸佛乞法,下就俗人乞食得名,为佛教出家“五众”之一。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,俗称和尚。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永宁寺》:“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。”南朝梁沉约《述僧设会论》:“佛率比丘入城乞食,威仪举止,动目应心。”元张宪《酬海藏主纸扇歌》:“终焉不得志,屏弃妻子祝髮为比邱。”明徐渭《九流》诗:“九流渭也落何流?戴髮星星一比丘。”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藕花》:“遂髠緇为比邱,云游不知所终。”胡适《<西游记>考证》七:“于彼山中,有一比丘名功德云。”

【某甲】1.称人的代词。多用于避讳、设言或失名等。三国魏嵇康《家诫》:“一旦事败,便言某甲昔知吾事,以宜备之深也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崔琰传》“南阳许攸”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《魏略》:“﹝许攸﹞至呼太祖小字,曰:‘某甲,卿不得我,不得冀州也。’”南朝梁任昉《宣德皇后令》:“今遣某位某甲等,率兹百辟,人致其诚。”2.自称之代词。《五灯会元·曹洞宗·佛日本空禅师》:“杭州佛日本空禪师,初游天台山……参夹山,纔入门,见维那。那曰:‘此间不著后生。’师曰:‘某甲不求挂搭,暂来礼謁和尚。’”宋陈善《扪虱新话·悟百丈不昧因果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