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瞻涿鹿野释义


【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可切,俄上聲。《說文》施身自謂也。《廣韻》已稱也。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又《說文》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韻補》叶與之切,音台。《揚子·太經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《註》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張衡·鮑德誄》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,篆文我。

【瞻】《唐韻》職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廉切,音詹。《說文》臨視也。《韻會》仰視曰瞻。《詩·邶風》瞻彼日月。《禮·曲禮》視瞻無回。又官名。《魏書·官氏志》有瞻人郞。又國名。《唐書·南蠻傳》瞻博,或曰瞻婆,北距兢伽河。又山水名。《山海經》有瞻諸山。又瞻水,出婁涿山,東流注於洛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瞻思,通經學。又通作詹。《史記·周本紀》顧詹有河。又《集韻》章豔切,詹去聲。視也。又叶側姜切,音章。《詩·大雅》維此惠君,民入所瞻。秉心宣猶,考愼其相。相平聲。又叶側銜切,斬平聲。《詩·小雅》節彼南山,維石巖巖。赫

【涿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竹角切,音斲。《說文》流下滴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瀧涿謂之霑。又擊也。《周禮·秋官》壷涿氏,掌除水蟲。《註》壷,瓦鼓,涿,擊之也。又水名,出上谷涿鹿縣。《水經注》淶水,東逕涿縣故城,下與涿水合。又州名。《地理通釋》涿州,本漢涿郡。又涿鹿,山名。《廣輿記》北直保安州,秦屬上谷郡,漢曰涿鹿城。西南有涿鹿山。又《集韻》徒谷切,音牘。義同。又直角切,音濁。地名。一曰澤名。亦作濁。 《玉篇》亦作。《集韻》或作湪。

【鹿野】族名。《吕氏春秋·恃君》:“大解、陵鱼、其、鹿野、摇山、扬岛、大人之居,多无君。”陈奇猷校释:“鹿野……当为种族名。”2.即鹿野苑。南朝宋谢灵运《山居赋》:“钦鹿野之华苑,羡灵鷲之名山。”自注:“鹿苑,説《四真諦》处。”北魏高允《鹿苑赋》:“追鹿野之在昔,兴三转之高义。”五代齐己《谢高辇先辈寄新唱和集》诗:“敢谓神仙手,多怀老比丘。编联来鹿野,酬唱在龙楼。”参见“鹿野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