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帝隐民瘠释义


【先帝】帝王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季春之月﹞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。”郑玄注:“先帝,大皥之属。”2.前代已故的帝王。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淮南王长废先帝法,不听天子詔。”三国蜀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先帝创业未半,而中道崩殂。”唐韩愈《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》:“监脩李吉甫授臣以前史官韦处厚所撰先帝实録三卷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闲话》:“崇禎先帝縊死煤山,周皇后也殉难自尽。”

【隐民】1.古代自附于贵族豪强之家的贫民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子家子曰:‘君其许之!政自之出久矣,隐民多取食焉,为之徒者众矣,日入慝作,弗可知也。’”杜预注:“隐,约,穷困。”杨伯峻注:“即贫民之投靠季氏者。”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二编第四章第二节:“春秋时代见于记载的‘隐民’、‘私属徒’、‘宾萌’……‘隐民’和‘私属徒’也是指贵族们的隐蔽户口。虽然他们还不是自由的,但是,他们的身份却不同于奴隶。”2.犹隐士。《新唐书·杜淹传》:“上好用隐民,苏威以隐者召,得美官。”参见“隐士”。

【瘠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秦昔切,音籍。《說文》瘦也。本作膌。今作瘠。《廣韻》病也。《易·說卦》乾爲瘠馬。《疏》瘠馬,骨多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何必瘠魯以肥。《書·微子》多瘠罔詔。《傳》紂故使民多瘠病,而無詔救之者。又《禮·樂記》使其曲直繁瘠,廉肉節奏,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。《疏》瘠謂省約。又姓。又音漬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故堯有九年之水,湯有七年之旱,而國亡捐瘠者,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。《註》孟康曰:肉腐爲瘠。蘇林曰:瘠,音漬。師古曰:瘠,瘦病也。言無相棄捐而瘦病者耳,不當音漬也。又或作胔。《前漢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