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感吴江濆释义


【相感】相互感应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往者屈也,来者信也,屈信相感而利生焉。”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:“声有隐而相感兮,物有纯而不可为。”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然物有相感,事有适可。”《说郛》卷十三引宋晁说之《晁氏客语》:“人心动时言语相感。”

【吴】俗吳字。《吳志·薛綜傳》無口爲天,有口爲吴。《正字通》此借字形爲諧語,非吴字本義。《正韻》吳字註亦作吴,非。(吳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午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訛胡切,音吾。國名。《史記·吳太伯世家》太伯之奔荆蠻,自號句吳。《註》宋衷曰:句吳,太伯始所居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會稽郡秦置,高帝六年爲荆國,十二年,更名吳。 亦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會稽郡吳縣。又《說文》郡也。《後漢·郡國志》吳郡,順帝分會稽置。《韻會》吳郡、吳興、丹陽爲三吳。《正字通》水經以吳興、吳郡、會稽爲三吳。指掌圖以蘇、常、湖爲三吳,其

【江濆】江岸。亦指沿江一带。晋陆云《答吴王上将顾处微》诗之四:“於时翻飞,虎啸江濆。”唐李白《赠僧崖公》诗:“虚舟不繫物,观化游江濆。”明唐顺之《赠江阴陈君》诗:“幽栖选地傍江濆,高士风流宿所闻。”柳亚子《痛哭八首为浙事作》诗之四:“亡秦一旅起江濆,风鹤惊传海上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