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粳稚子惯释义


【香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許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良切,音鄕。《玉篇》芳也。《正韻》氣芬芳。《書·君》至治馨香,感于神明。《詩·周頌》有飶其香。《禮·月令》中央土,其臭香。又草木之香,如沉香,棧香,蜜香,檀香,具載。《洪芻·香譜》及《葉延珪·香隸》諸書。又獸亦有香。《談苑》商女山中多麝,其性絕愛其臍,爲人逐急,卽投巖舉爪,剔裂其香。又《本草》麝香有三等:第一生香,亦名遺香,乃麝自剔出者。其次臍香。其三心結香。又有小麝,其香更奇。又風香。《庾信詩》結客少年塲,春風滿路香。又含香。《漢官儀》尚書郞含雞舌香,伏奏

【粳】《集韻》居行切,音庚。《玉篇》稻不黏者。《爾雅·釋草疏》秔糯甚相類,黏不黏爲異。《周禮·天官·食醬註》稌稉也。《梁·庾肩吾集》有《謝賚粳米啓》。 《韻會補》粳,俗秔字。

【稚子】子”。亦作“稺子”。1.幼子;小孩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:‘奈何絶秦欢!’怀王卒行。”唐寒山《诗》之二四八:“余劝诸稚子,急离火宅中。三车在门外,载你免飘蓬。”杜牧《朱坡》诗“小莲娃欲语,幽笋穉相携”冯集梧注引宋姚宽《西溪丛语》:“杜牧之诗云‘小莲娃欲语,幽笋穉相携’,言笋如穉子,与杜甫‘竹根穉子无人见’同意。”按,杜诗“竹根穉子”指笋。元杨载《春晚喜晴》诗:“歌呼从穉子,谈笑或嘉宾。”2.指胄子;贵族后代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舜曰:‘然,以夔为典乐,教稺子。’”裴駰集解引郑玄曰

【惯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患切,音丱。習也。又通作貫。《詩·魏風》三歲貫女。 本作摜。从手貫聲。今文作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