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乘】佛教语。梵文Hīnayāna(希那衍那)的意译。指小乘佛教。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,注重修行、持戒,以求得“自我解脱”。公元一世纪左右,佛教中出现了主张“普度众生”的新教派,自称“大乘”,而称原有的教派为“小乘”。《百喻经·送美水喻》:“如来法王有大方便,於一乘法分别説三。小乘之人闻之欢喜,以为易行,修善进德,求度生死。”鲁迅《朝花夕拾·无常》:“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,但据耳食之谈,则在印度的佛经里,焰摩天是有的,牛首阿旁也有的,都在地狱里做主任。”
【惯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患切,音丱。習也。又通作貫。《詩·魏風》三歲貫女。 本作摜。从手貫聲。今文作慣。
【庵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烏含切,音諳。《玉篇》舍也,也。《廣韻》小草舍也。《集韻》圜屋爲庵。又《集韻》或作菴。《後漢·皇甫規傳》親入菴廬巡視。《通典》周武帝攻高齊,兵去之後,齊人謂栢菴爲帳幙,不疑兵退,是則結草木爲廬,皆曰菴。又《廣韻》烏合切《集韻》遏合切,諳入聲。《廣韻》低也。又《集韻》豕屋。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