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底涓涓秋露滴释义


【叶】《玉篇》古文協字。《後漢·律曆志》叶時月正日。餘詳十部六畫。又《集韻》同旪。《前漢·五行志》次四曰旪用五紀。《註》師古曰,旪讀曰叶。又《正韻》同汁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五位相汁,以旅于東井。《註》汁、叶同。(葉)《唐韻》與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弋涉切,音枼。《說文》草木之葉。《陸游詩註》吳人直謂桑曰葉。又世也。《詩·商頌》昔在中葉,有震且業。又《博雅》聚也。又書冊。《歐陽修曰》唐人藏書皆作卷軸,後有葉子,似今策子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葉氏,舊音攝,後世與木葉同音。又與通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贊者洗於房中,側酌醴,

【涓涓】细水缓流貌。《荀子·法行》:“《诗》曰:‘涓涓源水,不雝不塞。’”宋秦观《游汤泉记》:“丘势坡陁,前有小涧,涓涓而流。”明刘基《活水源记》:“有泉焉,其始出罅涓涓然,冬温而夏寒。”叶圣陶《倪焕之》六:“现在,小小的一个窟窿凿开了。始而涓涓地,继而滔滔地,不休不息地倾泻着。”2.形容血、泪、雨等不断流淌。唐刘言史《苦妇词》:“气噦不发声,背头血涓涓。”宋周紫芝《江城子》词之一:“思凄然,泪涓涓,且做如今,要见也无缘。”《封神演义》第三五回:“兵过五关人寂寂,将来几次血涓涓。”3.指细水。汉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

【秋露】的露水。南朝宋颜延之《祭屈原文》:“秋露未凝,归神太素。”隋薛道衡《老氏碑》:“春泉如醴,出自京师,秋露凝甘,遍於竹苇。”唐杜甫《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》诗:“水烟通径草,秋露接园葵。”2.指清酒。宋苏轼《浊醪有妙理赋》:“湛若秋露,穆如春风,疑宿云之解駮,漏朝日之暾红,初体粟之失去,旋眼花之扫空。”明高启《次韵答朱冠君游西山之作》:“玉壶一双秋露倾,唯此可以忘吾情。”金檀辑注:“《庶物异名疏》:‘薌林秋露,向白恭酒名。’”3.南朝梁江淹《别赋》有“秋露如珠”之句,后因以“秋露”喻明珠。元张宪《孥弟走马歌》:

【滴】《廣韻》都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丁歷切,音的。《說文》水註也。《增韻》涓滴,水點。又瀝下也。《王子年·拾遺記》香露滴瀝。 《廣韻》亦作。《法華經》作渧,與滳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