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目益凄断释义


【心目】1.心和眼。泛指记忆,眼前。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上下左右,以相心目。”三国魏曹丕《又与吴质书》:“追思昔游,犹在心目,”唐康骈《剧谈录·白傅乘舟》:“每见居人以叶舟浮泛,就食菰米鱸鱼,近来思之,如在心目。”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日报》:“自报纸风传而灾民流离困苦情形,宛然心目。”2.想法和看法;内心。《礼记·中庸》“故至诚如神”宋朱熹集注:“然惟诚之至极,而无一毫私伪留於心目之间者,乃能有以察其几焉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二》:“觉口噤体僵,有如梦魘,然心目仍了了。”巴金《家》十一:“我想要是她知道

【凄】《唐韻》七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千西切《正韻》此西切,音妻。《玉篇》寒也。《韻會》通作淒。詩淒其以風。嚴氏曰:淒旁加二點,从仌,冰寒也。

【断】《玉篇》同斷。俗字。(斷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都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覩緩切,音短。《說文》作。截也。《書·盤庚》乃斷棄汝。《傳》斷,絕也。《詩·商頌》是斷是遷。《疏》於是斬斷之。又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徒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杜管切,音。絕也。《羣經音義》旣絕曰斷。《釋名》斷,段也。分爲異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其利斷金。《疏》其纖利能斷截於金。又《集韻》徒玩切《正韻》杜玩切,音段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丁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都玩切,音鍛。決也。《易·繫辭》以斷天下之疑。《疏》決斷天下之疑。又《書·秦誓》斷斷猗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