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秦霜霰苦频留释义


【西秦】1.指秦国。以其地处西方,故称。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是时也,并为彊国者有六,然而四海同宅,西秦岂不诡哉!”吕延济注:“言六国皆为秦并而居之,岂不异哉!”三国魏曹植《七启》之七:“故田光伏剑於北燕,公叔毕命於西秦。”2.指关中陕西一带秦之旧地。晋陆机《汉高祖功臣颂》:“脱跡违难,披榛来洎,改策西秦,报辱北冀。”清吴伟业《吴门遇刘雪舫》诗:“长戈指北闕,鼙鼓来西秦。”3.晋时十六国之一。淝水之战后,陕西鲜卑族乞伏国仁据枹罕称大单于;弟乾归据金城,称秦王,史称“西秦”。在今甘肃西南部。431年为夏所灭。

【霜霰】霰。晋陶潜《归园田居》诗之二:“常恐霜霰至,零落同草莽。”南朝宋鲍照《侍郎报满辞阁疏》:“煦蒸霜霰,莩甲云露。”唐杜甫《青阳峡》诗:“魑魅啸有风,霜霰浩漠漠。”宋欧阳修《山槎》诗:“山中苦霜霰,岁久无春色。”2.喻恶势力。唐孟郊《答友人》诗:“道语必疎淡,儒风易凌迟。愿存坚贞节,勿为霜霰欺。”明陆采《明珠记·伪敕》:“他犯着龙鳞怒,难宽霜霰威。”

【苦】《唐韻》康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孔五切,音。《說文》大苦,苓也。《詩·唐風》采苦采苦,首陽之下。《傳》苦,苦菜也。陸璣云:生田及山澤中,得霜甜脃而美。《謝靈運·山居賦》二箭殊葉,四苦齊味。《自註》四苦:靑苦、白苦、紫苦、黃苦。又味也。《書·洪範》炎上作苦。《詩·邶風》誰謂荼苦,其甘如薺。又《集韻》勤也。《孟子》必先苦其心志。又患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非徒病腫,又苦盭。又《類篇》急也。又《博雅》悵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快也。楚曰苦,秦曰了。《郭璞曰》苦而爲快,猶以臭爲香,治爲亂,反覆用之也。又去聲。《正韻》苦故切

【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符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毗賔切,音顰。《玉篇》急也。《廣雅》比也。《詩·大雅》國步斯頻。《傳》頻,急也。《箋》頻猶比也。國家之政,行此禍害比比然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漢有酒泉太守頻暢。又《說文》水厓。《徐鉉曰》今俗別作水濵,非是。《詩·大雅》池之竭矣,不云自頻。《傳》頻,厓也。《箋》頻,當作濵。又與顰同。《易·復卦》頻復厲无咎。《註》謂頻蹙之貌。又果名。《前漢·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仁頻,幷閭。《註》仁頻,賔榔也。頻或作賔。漢典考證:〔《詩·大雅》地之竭矣,不云自頻。〕 謹照原文地改池。 考證:〔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