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诗须学诗无邪释义


【学】《唐韻》胡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轄覺切,音鷽。《說文》覺悟也,本作斆,篆作學。《增韻》受敎傳業曰學。朱子曰:學之爲言效也。《詩·周頌》日就月將,學有緝熙于光明。《書·說命》王人求多聞,時惟建事。學于古訓,乃有獲。《禮·學記》君子之於學也,藏焉,修焉,息焉,游焉,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,樂其友而信其道。又學校,庠序總名。《禮·王制》天子命之敎,然後爲學。小學在公宮南之左,大學在郊,天子曰辟雍,諸侯曰頖宮。又姓。見《姓苑》。又叶許旣切,音戲。《前漢·匡張孔馬敘傳》樂安裒裒,古之文學。叶下司,司音細。又叶後

【无邪】邪僻,无邪曲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中正无邪,礼之质也。”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臣无邪,则天下安;天下安,则主严尊。”宋朱熹《恕斋记》:“盖饰不过侈,而简不至陋;起居便适,而视听无邪。”巴金《灭亡》第六章:“她刚要猜想这是什么事,但另一个念头立刻捉着了她,她底美丽的脸上又出现了无邪的娇笑。”2.我国古代诗教的一种观点。谓诗的最高标准是中和雅正,谓之“无邪”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思无邪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明诗》:“诗者,持也,持人性情。三百之蔽,义归无邪。”《文献通考·经籍五》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