怳若有亡释义


【怳】《廣韻》許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詡往切,音。《說文》狂之貌。又怳然,自失也。《楚辭·九歌》臨風怳兮浩歌。《朱註》怳,失意貌。又《集韻》虎晃切。與恍通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之爲物,惟怳惟忽。亦書作恍。言沖漠難狀也。又《集韻》吁請切。《博雅》狂也。 《說文》長箋》況與怳同。諧兄聲。《說文》謂況省聲,贅矣。楚辭,怳忽兮遙望。改作恍、慌,俗。

【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而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日灼切,音弱。《說文》若,擇菜也。又《玉篇》杜若,香草。《楚辭·九歌》采芳洲兮杜若。《夢溪筆談》杜若,卽今之高良薑。又順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若昊天。《傳》敬順也。《詩·小雅》曾孫是若。又汝也。《儀禮·士昏禮》勗帥以敬先妣之嗣,若則有常。《晉語》晉文公謂勃鞮曰: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,命曰三日,若宿而至。又如也。《書·盤庚》若網在綱。又乃也。《周語》必有忍也,若能有濟也。又語辭。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君若降送之,則不敢顧。《疏》若者,不定之辭也。又《前漢·武帝紀》民年九十

【有亡】失。《庄子·则阳》:“客出,而君惝然若有亡焉。”《文选·司马相如<长门赋>》:“惕寐觉无见兮,魂廷廷若有亡。”张铣注:“觉而不见於君,若有所失也。”南朝梁江淹《别赋》:“居人愁卧,怳若有亡。”见“有无”。典

别赋其它诗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