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鲙炙】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。亦泛指佳肴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九四○引汉杨孚《异物志》:“南方鱼多不肥美,惟魿鱼为上,大者长二尺,作鱠炙,尤香而美。”唐姚合《过张邯郸庄》诗:“苟餐非其所,鱠炙为蒺藜。”唐陆龟蒙《村夜》诗之二:“纤洪动丝竹,水陆供鱠炙。”2.比喻美好的诗文为人称赞。宋吴坰《五总志》:“时人鱠炙,以为切对。”参见“膾炙”。典
【蒺藜】本植物。茎平铺在地,羽状复叶,小叶长椭圆形,开黄色小花,果皮有尖刺。种子可入药,有滋补作用。这种植物的果实,也称蒺藜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七:“夫春树桃李,夏得阴其下,秋得食其实;春树蒺藜,夏不可採其叶,秋得其刺焉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一回:“到了海马周三这班人,不过同人身上的一块顽癣,良田里的一株蒺藜,也值得大作不成?”曹禺等《胆剑篇》第三幕:“更远的地里,已经生满蒺藜了。”2.古代用木或金属制成的带刺的障碍物,布在地面,以阻碍敌军前进。因与蒺藜果实形状相似,故名。《六韬·军用》:“木蒺藜去地二尺五寸,百二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