偃蹇龙虎姿释义


【偃蹇】1.高耸貌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望瑶臺之偃蹇兮,见有娀之佚女。”王逸注:“偃蹇,高貌。”唐杨炯《青苔赋》:“借如灵山偃蹇,巨壁崔巍,画千峰而锦照,图万壑而霞开。”清戴名世《游天台山记》:“大石偃蹇负土出,长广数十丈。”2.高举貌。《文选·枚乘<七发>》:“旌旗偃蹇,羽旄肃纷。”吕向注:“偃蹇,高貌。”唐韩愈《丰陵行》:“清风飘飘轻雨洒,偃蹇旌斾卷以舒。”3.骄傲,傲慢。《左传·哀公六年》:“彼皆偃蹇,将弃子之命。”杜预注:“偃蹇,骄敖。”《后汉书·文苑传·赵壹》:“偃蹇反俗,立致咎殃。”李贤注:“偃蹇,骄慠

【龙虎】1.龙与虎。晋王嘉《拾遗记·颛顼》:“有曳影之剑,腾空而舒,若四方有兵,此剑则飞起指其方,则尅伐;未用之时,常於匣里如龙虎之吟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三》:“又铸铜为大鼓,及飞廉、翁仲、铜駞、龙虎,皆以黄金饰之,列于宫殿之前。”2.喻英雄俊杰。三国魏应璩《与尚书诸郎书》:“二三执事,以龙虎之姿,遭风云之会。”唐李白《古风》之一:“龙虎相啖食,兵戈逮狂秦。”宋苏轼《九日黄楼作》诗:“诗人猛士杂龙虎,楚舞吴歌乱鹅鸭。”自注:“坐客三十餘人,多知名之士。”王十朋注:“崔班《灼灼歌》:坐中之客皆龙虎。”宋周必

【姿】《廣韻》卽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津私切,音咨。《說文》態也。《唐書·太宗紀》太宗生四歲,有書生見之,曰:龍鳳之姿。《後魏·宋弁傳》聲姿淸亮。又《集韻》資四切,音恣。媚也。《韓愈詩》羲之俗書媿姿媚。 《歐陽氏曰》性姿,天姿,與資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