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平津上峰如削释义


【延平津】名。晋时属延平县(今福建省南平市东南),故称。据《晋书·张华传》载,丰城令雷焕得龙泉、太阿两剑,以其一与张华。后华被诛,剑即失其所在。雷焕死,其子持剑行经延平津,剑忽跃出堕水。使人入水取之,但见两龙蟠萦,波浪惊沸。剑亦从此亡去。唐黄滔《浙幕李端公泛建溪》诗:“更爱延平津上过,一双神剑是龙鳞。”金元好问《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》:“世间曾有华陀帖,神物已化延平津。”参见“延津”。

【上峰】1.高峰。南朝梁沉约《八咏·霜来悲落桐》:“上峯百丈絶,下趾万寻县。”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贬误》:“遂随入中岳,上峯险絶。”2.旧称上司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一回:“除了上峰到任,循例道喜之外,朔望也不去上衙门。”梁斌《红旗谱》三五:“你是包商,我是县长。你为的是赚钱,我为了执行上峰的公事。”

【削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約切《集韻》思約切,相入聲。《說文》鞞也。从刀,肖聲。一曰析也。《徐曰》今人音笑。刀之匣也。又《玉篇》刻治也。《增韻》刮削也。《詩·大雅》削屢馮馮。《註》牆成而削治重復也。又小侵也。《書·君》無倚法以削。又弱也。《孟子》魯之削也滋甚。又奪除也。《禮·王制》君削以地。又器名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築氏爲削,長尺博寸,合六而成規。《註》今之書刀。《疏》古者未有紙筆,則以削刻字。至漢雖有紙筆,仍有書刀,是古之遺法也。又《集韻》仙妙切《正韻》蘇弔切,音笑。刀室也。《前漢·貨殖傳》質氏以酒削而鼎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