鄢郢翻扫荡释义


【鄢郢】春秋楚文王定都于郢,惠王之初曾迁都于鄢,仍号郢。因以“鄢郢”指楚都。《商君书·弱民》:“秦师至,鄢郢举,若振槁。”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秦必起两军,一军出武关,一军下黔中,则鄢郢动矣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鄢乡故城在襄州率道县南九里。安郢城在荆州江陵县东北六里。秦兵出武关,则临鄢矣;兵下黔中,则临郢矣。”晋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临菑牢落,鄢郢丘墟。”唐李白《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》:“伍君开张闔閭,倾荡鄢郢。”2.泛指今湖北江陵、襄阳一带。唐皇甫冉《送从弟豫贬袁州》诗:“水与荆巫接,山通鄢郢长。”典

【翻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孚袁切《韻會》浮袁切《正韻》孚艱切,音番。《說文·新附字》飛也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衆鳥翩翻。又《增韻》反覆也。通作幡。又通作反。又《韻補》叶孚愔切《鄭曼季·贈陸雲詩》鴛鴦于飛,徘徊翩翻。載頡載頏,命侶鳴羣。又《韻補》叶孚焉切,西京賦與旃同叶。 《集韻》或作飜。亦作拚。

【扫荡】亦作“扫盪”。扫除涤荡;荡平。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是以居于王位,以答天下,庶以克復圣主,扫荡讎耻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拟魏太子邺中集诗·王粲》:“云骑乱汉南,纪郢皆扫盪。”唐赵元一《奉天录》卷三:“扫荡妖孽,廓清寰宇。”宋王安石《<周礼>义序》:“太平之遗跡,扫荡几尽,学者所见,无復全经。”明何景明《陇石行送徐少参》诗:“圣朝扫盪无烽烟,射猎之地为桑田。”柳青《铜墙铁壁》第七章:“经过两昼夜的扫荡战,消灭了二十二军两个团。”见“扫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