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映深沈碧释义


【掩映】1.遮蔽;隐蔽。唐元稹《赛神》诗:“採薪持斧者,弃斧纵横奔。山深多掩映,仅免鲸鯢吞。”元郑光祖《老君堂》第一折:“我在此树边掩映着,等他出来时,着他死於斧下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一○九回:“﹝司马昭﹞岂不知兵法?若见地势掩映,必不肯近。”2.谓或遮或露,时隐时现。唐白居易《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》诗:“掩映橘林千点火,泓澄潭水一盆油。”宋晏殊《渔家傲》词:“风颭乱,高低掩映千千万。”明田艺蘅《留青日札·龙井神女祠》:“时林月渐明,隐隐见橘柚影中一美人掩映,若隔烟雾。”郭小川《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》诗:“

【深沈】“深沉”。1.深刻周密。《汉书·王嘉传》:“相(梁相)计谋深沉,谭(鞫谭)颇知雅文。”老舍《且说屋里》:“方文玉把烟灰弹在地毯上,而后用左手捏了鼻子两下,似乎是极深沉地搜索妙策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十二:“造物者的意旨,何等的深沉呵!”2.沉着持重。晋袁宏《后汉纪·顺帝纪下》:“光禄大夫周举、待中杜乔,深沉正直,当世名臣。”宋曾巩《张久中墓志铭》:“君为人,深沉有大度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十八:“当他的眼珠定住的时候,他好像是很深沉,个性很强似的。”3.形容极深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引晋夏侯湛《江上泛歌》:“凌波

【碧】《廣韻》彼役切《集韻》兵役切《韻會》兵亦切,音筆。《說文》石之靑美者。《山海經》高山多靑碧。《郭註》亦玉類也。今會稽縣東山出碧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珊瑚碧樹。《註》崐崘山有碧樹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綠碧紫英。《註》碧有縹碧,有綠碧。又《增韻》碧,深靑色。唐官制,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。又《韻會》竹書紀年:惠成王七年,雨碧於郢。又《度人經·碧落註》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,是云碧落。又姓。明洪武中訓導碧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