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夭斜】邪”。1.袅娜多姿貌。唐白居易《和春深》诗之二十:“扬州苏小小,人道最夭斜。”宋陈与义《清明》诗:“街头女儿双髻鸦,随蜂趁蝶学夭邪。”2.歪斜貌。清王士禛《浣溪沙》词之一:“残梦未遥犹眷恋,篆烟初裊半夭邪。”鲁迅《彷徨·高老夫子》:“一枝夭斜的树枝横在他面前。”
【窈窕】亦作“窈窱”。1.娴静貌;美好貌。《诗·周南·关雎》: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毛传:“窈窕,幽閒也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公女渐渍德化,有窈窕之容,宜承天序,奉祭祀。”颜师古注:“窈窕,幽闲也。”唐韩愈《送区弘南归》诗:“蜃沉海底气昇霏,彩雉野伏朝扇翬,处子窈窕王所妃,苟有令德隐不腓。”郭沫若《女神·梅花树下醉歌》诗:“你从你自我当中,吐露出清淡的天香,开放出窈窕的好花。”2.妖冶貌。秦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而随俗雅化,佳冶窈窕,赵女不立於侧也。”《后汉书·列女传·曹世叔妻》:“入则乱髮坏形,出则窈窕作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