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知元和国计簿释义


【要知】书简套语。鉴察、察知。宋欧阳修《与韩忠献王书》:“范公人之云亡,天下叹息。昨其家以铭见责。虽在哀苦,义所难辞,然极难为文也。伏恐要知。”

【元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愚袁切,音原。《精薀》天地之大德,所以生生者也。元字从二从人,仁字从人从二。在天爲元,在人爲仁,在人身則爲體之長。《易·乾卦》元者,善之長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元,始也。又《廣韻》長也。又大也。《前漢·哀帝紀》夫基事之元命。《註》師古曰:更受天之大命。又首也。《書·益稷》元首明哉。《前漢·班固敘傳》上正元服。《註》師古曰:元,首也。故謂冠爲元服。又本也。《後漢·班固傳》元元本本。又百姓曰元元。《戰國策》制海內,子元元。《史記·文帝本紀》以全天下元元之民。《註》古者謂人云善人,因善爲元

【国计】的方针大计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华歆传》:“君深虑国计,朕甚嘉之。”宋王禹偁《先君后臣论》:“会座病,卫君亲视之疾,且问国计。”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十四:“地方大吏,原以整顿地方,岂可图便偷安,置国计於不问。”2.国家的经济,国家的财富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如是,则上下俱富,交无所藏之,是知国计之极也。”《元史·世祖纪十》:“且言其国经唆都军马虏掠,国计已空。”《宦海》第一回:“总而言之,那一国之中,官吏的得人与否,关係著民生的强弱,国计的盛衰。”

【簿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裴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伴姥切,音部。籍也。《孟子》先簿正祭器。《史記·張釋之傳》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與郡縣通姦,多張空簿。《註》師古曰:簿,計簿也。又笏也。《蜀志》秦密見太守,以簿擊頰。《註》簿,手版也。又車駕法從次第爲鹵簿。《史記·黥布傳》布常爲軍鋒。《註》索隱曰:《漢書》作楚軍前簿。簿者,鹵簿。又百官皆有鹵簿,各分差等。《梁書·王僧孺傳》道遇中丞鹵簿,驅廹溝中。又主簿,官名。《漢官儀》主簿,主縣之簿書。又領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五官簿之而不知。又《集韻》伯各切,音博。迫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