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白风清玉露漙释义


【夜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謝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寅謝切《正韻》寅射切,耶去聲。日入爲夜,與晝對。《夏小正》時有養夜。《註》猶言永夜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寤氏》以星分夜,以詔夜士夜禁。《衞宏·漢舊儀》晝漏盡,夜漏起,省中黃門持五夜。《註》晝有朝禺中晡夕,夜有甲乙丙丁戊。漢制,金吾掌宮外,戒非常,惟元夜弛禁,前後各一日,謂之放夜。又宣夜,窺天之器。《蔡邕·釋誨》言天體者有三,一曰周髀,二曰宣夜,三曰渾天。又夜明,祭月之坎。《禮·祭法》夜明,祭月也。又武宿夜,武舞曲名。《禮·祭統》舞莫重於武宿夜。又子夜,晉曲名。《樂府·解

【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旁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薄陌切,音帛。《說文》西方色也。隂用事,物色白。从入合二,二隂數也。《釋名》啓也。如水啓時色也。《爾雅·釋天》秋爲白藏。《疏》秋之氣和,則色白而收藏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書繪之事,西方謂之白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,厥土惟白壤。靑州,厥土白墳。又《禮·檀弓》殷人尚白。又《增韻》素也。潔也。《易·賁卦》白賁无咎。《註》其質素,不勞文飾也。又《說卦》巽爲白。《疏》風吹去塵,故潔白也。又明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當室之白。《註》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說不行,則白

【风清】轻柔而凉爽。南朝梁元帝《锺山飞流寺碑》:“云聚峰高,风清鐘彻。”唐戴叔伦《泊湘口》诗:“露重猿声絶,风清月色多。”2.谓社会清平。《魏书·邢峦传》:“淮外謐以风清,荆沔於焉肃晏。”

【玉露】1.指秋露。南朝齐谢朓《泛水曲》:“玉露沾翠叶,金风鸣素枝。”唐杜甫《秋兴》诗之一:“玉露凋伤枫树林,巫山巫峡气萧森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十回:“炎威渐退,玉露生凉;金风去暑,已及深秋。”王大觉《题顾悼秋悼秋盦图》诗:“帘外银河淡,琴边玉露清。”2.喻美酒。元顾瑛《水调歌头·桂》词:“金粟缀仙树,玉露浣人愁。谁道买花载酒,不似少年游。”清方文《偶过玉海小饮》诗:“火烧玉露色香减,蜜浸人蓡风味嘉。”

【漙】《唐韻》度官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官切,音團。露多貌。《詩·鄭風》零露漙兮。 亦作團。《杜甫詩》玉露漙淸影。漙或作團。又《集韻》豎兗切,音腨。義同。又朱遄切,音專。與湍同。水名,出酈縣。或作漙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亦省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