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点尘埃无觅处释义


【一点】1.汉字的一种笔画。常指书画中的点画。晋王羲之《题卫夫人<笔阵图>后》:“每作一点,如高峰坠石。”南朝齐谢赫《古画品录·陆绥》:“体韵遒举,风彩飘然。一点一拂,动笔皆奇。”唐朱景玄《唐朝名画录·李灵省》:“若画山水、竹树,皆一点一抹,便得其象,物势皆出自然。”2.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。南朝梁江淹《惜晚春》诗:“如获琼歌赠,一点重如金。”《景德传灯录·潭州神山僧密禅师》:“我今日一点气力也无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一一回:“好好的替咱们服侍老太太西去,也少尽一点子心哪。”鲁迅《朝花夕拾·小引》:“看看绿叶,编编旧

【尘埃】飞扬的灰土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前有水,则载青旌;前有尘埃,则载鸣鳶。”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野马也,尘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”唐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爷娘妻子走相送,尘埃不见咸阳桥。”柔石《没有人听完她底哀诉》:“朔风一阵阵地扫清她身上底尘埃和她胸中底苦痛。”2.犹尘俗。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芒然仿佯於尘埃之外,而消摇於无事之业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濯淖污泥之中,蝉蜕於浊秽,以浮游尘埃之外。”《四游记·铁拐独步遇师》:“振衣千仞冈,何必恋尘埃。”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非超越尘埃,解脱人事,或愚屯
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
【觅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狄切,銘入聲。《廣韻》求也。《魏志·管輅傳》覓索餘光。《晉書·武帝紀》是猶欲登山者,涉舟航而覓路。又《唐書·南蠻傳》南詔以貝十六枚爲一覓。又《宋史·眞宗紀》祥符三年,以西凉府覓諾族瘴疫,賜藥。 《正字通》从爪从見。俗作覔。非。《字彙補》一作。《集韻》本作覛,亦書作,或作眽,非。

【处】《唐韻》昌與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敞呂切,音杵。《玉篇》居也。《詩·王風》莫或遑處。又止也。《詩·召南》其後也處。 《廣韻》留也,息也,定也。又居室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處處。又歸也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民有寢廟,獸有茂草,各有攸處。又分別也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處分旣定,乃啓請伐吳之期。又制也。《晉書·食貨志》人閒巧僞滋多,雖處以嚴,而不能禁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《處子》九篇。《師古註》《史記》云:趙有處子。《廣韻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北海太守處興。又州名。《一統志》晉屬永嘉郡,隋置處州。又《廣韻》讀去聲,昌據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