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落下千寻释义


【一落】指一个营聚。《新唐书·王承乾传》:“又好突厥言及所服,选貌类胡者,被以羊裘辫髮,五人建一落,张毡舍。”2.表数量。用于重迭在一起的东西。冰心《张嫂》:“张嫂已把洗好的衣服被单,送了上来……一落的都放在我的床上。”如:一落碟子;一落儿书。典

【下】〔古文〕丅《廣韻》胡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亥雅切,遐上聲。在下之下,對上之稱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地者親下。又《說文》底也。《玉篇》後也。又賤也。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始見于君,執摯至下。《鄭註》下謂君所。《賈疏》不言所而言下者。凡臣視袷已下,故言下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亥駕切,遐去聲。《正韻》降也,自上而下也。《易·屯卦》以貴下賤。《詩序》君能下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下,落也。《郉疏》下者,自上而落也。草曰零,木曰落。又去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士》歲登,下其損益之數。又《韻補》叶後五切,音戶。《詩·召南

【千寻】古以八尺为一寻。“千寻”,形容极高或极长。晋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擢本千寻,垂荫万亩。”唐刘禹锡《西塞山怀古》诗:“千寻铁索沉江底,一片降旛出石头。”清林则徐《舆縴》诗:“一綫划开云径晓,千寻曳入洞天秋。”赵朴初《西江月·参观密云水库工程》词:“铁壁千寻锁浪,碧波万顷如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