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爽射匡庐释义


【英爽】。《晋书·王济传》:“济字武子,少有逸才,风姿英爽,气盖一时。”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李谪仙》引宋蔡絛《西清诗话》:“太白歷见司马子微、谢自然、贺知章,或以为可与神游八极之表,或以为謫仙人,其风神超迈英爽可知。”明顾起纶《国雅品·士品四》:“王山人仅初,蚤岁英爽,读书经目成诵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三回:“镜中一个人影,衣服虽不华美,而丰采奕奕,英爽之气,见於眉宇。”

【射】漢典考證:〔《禮·射義》射之爲言繹也。各繹己之志也,故射者心平體正,持弓矢審固。持弓矢審固,然後中。〕 謹照原文改:繹者各繹己之志也。故心平體正,持弓矢審固,則中矣。 考證:〔《禮·射義》射之爲言繹也。各繹己之志也,故射者心平體正,持弓矢審固。持弓矢審固,然後中。〕 謹照原文改:繹者各繹己之志也。故心平體正,持弓矢審固,則中矣。

【匡庐】指江西的庐山。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,故称。《后汉书·郡国志四·庐江郡》“寻阳南有九江,东合为大江”刘昭注引南朝宋慧远《庐山记略》:“有匡俗先生者,出殷周之际,隐遯潜居其下,受道於仙人而共岭,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。”唐白居易《草堂记》:“匡庐奇秀,甲天下山。”明吴国伦《鄱阳湖》诗:“欲向匡庐卧白云,宫亭水色昼氤氲。”鲁迅《热风·估<学衡>》:“匡庐峨眉,山也,则曰纪游,采硫访碑,务也,则曰日记。”林伯渠《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》:“匡庐胜境都争识,流水高山特逞奇。”参见“匡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