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书问讯频释义


【音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今切,音隂。《說文》聲也。生於心,有節於外,謂之音。宮商角徵羽,聲。絲竹金石匏土革木,音也。从言,含一。《書·舜典》八音克諧。《禮·樂記》變成方謂之音。《疏》方謂文章,聲旣變轉和合,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。音則今之歌曲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師》以六律爲之音。《疏》以大師吹律爲聲,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,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,謂之爲音。《詩序》情發於聲,聲成文,謂之音。《疏》此言聲成文謂之音,則聲與音別。樂記註:雜比曰音,單出曰聲。記又曰:審聲以知音,審音以知樂,則聲音樂三者不同,以聲

【问讯】通问请教。汉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君子不羞学,不羞问。问讯者,知之本,念虑者,知之道也。”2.打听。《玉台新咏·古诗<为焦仲卿妻作>》:“幸可广问讯,不得便相许。”宋姜夔《惜红衣》词:“墙头唤酒,谁问讯、城南诗客。”康濯《水滳石穿》第五章:“他已经找有根问讯过,有根答应了,说让社里雇用。”3.问候;慰问。《后汉书·清河孝王庆传》:“庆多被病,或时不安,帝朝夕问讯,进膳药,所以垂意甚备。”宋陆游《次季长韵回寄》:“野人蓬户冷如霜,问讯今惟一季长。”何其芳《画梦录·丁令威》:“丁令威引颈而望,寂寞得很,无从向

【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符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毗賔切,音顰。《玉篇》急也。《廣雅》比也。《詩·大雅》國步斯頻。《傳》頻,急也。《箋》頻猶比也。國家之政,行此禍害比比然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漢有酒泉太守頻暢。又《說文》水厓。《徐鉉曰》今俗別作水濵,非是。《詩·大雅》池之竭矣,不云自頻。《傳》頻,厓也。《箋》頻,當作濵。又與顰同。《易·復卦》頻復厲无咎。《註》謂頻蹙之貌。又果名。《前漢·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仁頻,幷閭。《註》仁頻,賔榔也。頻或作賔。漢典考證:〔《詩·大雅》地之竭矣,不云自頻。〕 謹照原文地改池。 考證:〔《